中企百通|

办理ICP

,

文网文

,EDI等互联网、通信资质专家
4008-919-185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 IDC许可证问题 > 正文

idc行业公司成功的必要因素(idc厂商扩产扩容,跑马圈地)

时间:2022-07-11 17:15:23 作者:中企百通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919-185
关键字:idc 行业 必要 因素  在线咨询

受益于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底座”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也迎来了高速增长。近日,包括万国数据、秦淮数据、世纪互联、数据港、奥飞数据等在内的多家中立IDC服务厂商陆续发布2020年财务公告,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及持续扩产、扩容,这也被业界视为IDC行业需求明显回暖的重要信号。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梳理已发布经审计完整年报的5家IDC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注意到,万国数据、秦淮数据、世纪互联等三家厂商仍在扩大投入,但财务亏损状态持续。秦淮数据去年出现2.83亿元的亏损,世纪互联去年出现26.80亿元净亏损,相比上一年的亏损1.81亿元扩大逾13倍,万国数据净亏损6.69亿元。而数据港在2020年实现营收与净利双增长,奥飞数据去年营收出现约5%的同比下滑,但净利润增长51%。

不过,业内专家指出,作为重资产服务业,在建工程从转固定资产到完全实现收入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在此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大量侵蚀企业利润,因此净利润数据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盈利能力。从IDC厂商近期公告来看,扩产扩容趋势明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受益于全球云计算渗透率提升和边缘计算普及,未来5~10年里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预计保持高速增长,离互联网根节点近、离用户需求近、电价成本低的IDC资源,未来先发优势会越发明显。

扩产扩容,跑马圈地

一般业界将IDC市场的主流参与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电信运营商,它们在基础设施资源尤其是骨干网络带宽资源和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方面具有垄断性优势;第二类是云服务商,主要提供云服务;第三类则是中立IDC服务商。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玩家”之间并不是割裂孤立的,相反它们均处在产业链中并发生不同程度的交集,如中立IDC服务商要向电信运营商采购基础资源,或通过合建或承租的形式运营数据中心,而部分云服务厂商也会向中立IDC厂商租用数据中心。

万国数据年报显示,2020年该公司净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39.2%,净亏损为6.69亿元,上一年度的净亏损为4.42亿元。秦淮数据年报显示,2020年全年公司营收为18.31亿元,同比增长114.7%,净亏损2.8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6.5%。需要指出的是,秦淮数据于去年9月30日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20年财报是其上市后的首份年报,而早在2016年就登陆美股的万国数据,于去年11月2日在港股成功二次上市。

与万国数据、秦淮数据相比,同在美股上市的世纪互联在2020年的亏损更为明显。年报显示,世纪互联营收为48.29亿元,同比增长27.4%,净亏损26.80亿元,相比上一年亏损扩大超过13倍。市值规模体量相对较小的另两家奥飞娱乐、数据港在2020年分别实现1.34亿元、1.58亿元的净利,同比增幅分别是22%、51.8%。

因大量利润被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所侵蚀,IDC厂商往往在财报中强调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这一指标。2020年里,万国数据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46.7%,秦淮数据、奥飞数据、世纪互联同期的这一数字分别为46.5%、41.47%、27.40%。

值得一提的是,IDC厂商在年报中都披露了数据中心使用面积增长以及扩建扩容的情况。2020年全年,万国数据公司“运营中的数据中心签约率为94.3%,在建中的数据中心面积为137070平方米”;全年数据中心使用面积增长了45%,达到70190平方米。奥飞数据拥有9个自建数据中心,可用机柜16000个,同时还有多个数据中心项目正在扩容和建设中。世纪互联CEO申元庆透露,去年四季度通过在北京的并购项目获得了新的公有云客户,近期再次锁定更多批发客户需求。奥飞数据去年完成了北京区域自建数据中心的扩容,完成了南宁数据中心、廊坊讯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广州阿里项目一期的建设。

从毛利率来看,秦淮数据2020年的销售毛利率在40.02%,数据港为39.89%,万国数据、奥飞数据、世纪互联的这一数字分别为27.02%、29.51%和22.28%。

艾媒咨询高级分析师王清霖指出,IDC企业不断快速扩张,从成本处出发,IDC行业的驱动因素可简单概括为:营业收入=柜机数量×上架率×机柜出租价格,上架率、机柜出租价格会直接影响到毛利率。因此,IDC公司想要实现营业收入的增长,需要增加柜机的数量,维系下游客户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上架率,也要提升运营能力和服务品质保证有竞争优势的机柜出租价格。

整体利好 格局仍存变数

据科智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IDC市场规模在2022年将达到3200.5亿元。王清霖认为,中国IDC市场需求在高速增长,整体环境利好,但目前国产IDC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相关收入规模与国际领先的IDC龙头Equinix和Digital Realty相比,仅为其体量的十分之一,成长空间巨大。伴随着新基建的浪潮,以及大量异业资本的涌入,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当前一线城市准入政策收紧,这些地区IDC资源具有稀缺性,需求保持旺盛。如果未来一线城市监管发生宽松变化,会对相关厂商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此外IDC牌照对外资开放,或对行业格局产生影响。

而在谦询智库合伙人龚斌看来,IDC数据中心具有很强的资源壁垒,现在中心大城市非核心城区周边要拿到地建IDC,最难的不是拿地,而是发改委特批的用电指标,这可不是谁都能拿到的,一旦建成还是有一定属地垄断性,投建IDC是相对比较好的一种能盈利的新基建玩法,投资方退出周期短,收益不菲。

“未来市场格局还存在变数,但不会太大。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类似商业地产的玩法,一定会吸引大量的手里有资源的势力和资本进来,导致在一个阶段内大量建设,供给侧暂时超出需求出现过剩,本身IDC对能源消耗特别大,其运营成本对电价比较敏感,过多IDC重复建设也会影响区域局部用电。未来五至十年里,那些离互联网根节点近、离用户需求近、电价成本低的IDC资源,优势会比较明显,未来效益也会非常好。三者都不占的,可能会被淘汰一部分。”龚斌如是说道。

此外,作为“耗能大户”的IDC行业还面临绿色化的考验与挑战。据鹏博士大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和国外同行业平均1.2的PUE(电源使用效率,评价IDC能源效率的指标)

水平相比,我国数据中心1.7的PUE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从IDC的全生命周期来说,总成本包括电力、机房设备折旧、房租、人工等费用,其中用于IT设备能耗、制冷、供配电、照明以及日常办公在内的电力成本即占比高达65%。随着机房开工数量增多,能耗必然不断上升,从而加剧社会电网负担。因此无论是从市场还是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对于能耗控制较好的头部IDC企业,未来将会获得更多产能指标和政策鼓励,并由此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